《夜晚的潜水艇》
之前第一次读完这个故事后还去特意去百度了陈透纳这个人,结果当然是徒劳。作者虚构出的真实让我觉得是真实,这是我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
永远悬停在梦里的潜水艇再也不会起航。我读到末尾的感觉是遗憾,但其实对主角而言,人生已然无憾,他舍弃了自己的想象力,换来了世俗意义的成功,即便再来一次,为了操劳的父母,他还是会这样做。
然后除了主角的潜水艇,这个潜水艇还有另一个主人——追寻博尔赫斯的富商。
在大海里找寻一枚硬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正如作者所表达的,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找寻的过程。对富商而言,这就是他的朝圣路,他想向博尔赫斯致敬,以这样的方式。
两艘重叠的潜水艇,承载的都是精神寄托。这篇文是理想的,但不妨碍我为之动容。
(再提一嘴:博尔赫斯的诗真的很美!!
 
《竹峰寺》
我觉得这个故事是保存和消逝的博弈,没有绝对的胜者。
故事发生在竹峰寺,主角是两个物品:蛱蝶碑和一串钥匙。
永兴笔书北海体,本是无法兼得的字迹。但在笔者看见蝴蝶落于古佛像时,茅塞顿开,写就了蛱蝶碑。这是从前的故事,被保存在字碑中。而这块字碑,藏在桥底,无人知晓。
“我”的老房子被拆了,最后只留下了一串钥匙。而“我”有把记忆储存在物品里的习惯,这串钥匙里面是“我”有关房子的回忆,“我”想把永远珍藏。
在“我”的努力下,我发现了字碑,也给钥匙找好了归宿。最终钥匙和字碑共同栖于青苔之下,借用作者的话:
“我用目光追随着一笔一画,在石板上游走,忽然间得到一种无端的信心,觉得这些字迹是长存永驻之物,即便石碑被毁成粉屑,它们也会凭空而在,从从容容,不凌乱,不涣散。”
“只要我不去动它,它就会千秋万载地藏在这碑边,直到天地崩塌,谁也找不到它。”
以上是保存,而关于消逝,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那关于黄昏和黑夜交接的一大段描述,黄昏的消逝是不可避,也不可逆的。
消逝之物也曾确切的存在过,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接受。
“我们一前一后,走在将来的回忆中。”
 
《传彩笔》
得到传彩笔,可以随意撷取文字,轻松创作出囊括了时间空间的作品,但是除了自己,没人能看见。失去传彩笔后,那些文字都会变为空白,那些创作的过程仿佛黄粱一梦,无法复制其间的文字,甚至因为眼界的提高而无法忍受自己此后的创作。
oe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最起码对我而言是。我知道传彩笔是不现实的,优秀作品的创作不可能是闭门造车,但我愿意去试着想象,就像是小时候读神笔马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