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山水间
“这诗界”的“爱在山水间”活动已经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了,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一共吸引了20名作者的58篇作品。在创作中,作者们各尽所能,各展其锋,将不同风格的精彩作品展示在广大读者的面前,创作中不乏呕血、倾心之作,让我重新认识了各位作者的创作水平,也为“这诗界”拥有这样一批高水平作者而自豪。
应“浮尘”之约,特来参与“爱在山水间”的评委工作,其实心中颇感为难。毕竟水平有限,更加创作风格的差异和创作瓶颈的困扰,很是吃力。为不致朋友的创作心血付水东流,也只好勉为其难了。
爱是一首镌刻在心中的歌
因为够熟悉,所以我对琴声破晓的创作脉络还是能够把握的。简单来看,明快的韵律和美感是琴声姐的重要特点。这次琴声姐的10篇作品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脉络运行的,从最早的《献给笔会的组诗》到最晚《西北的思念》,都能体现出一种愉悦和深深的情愫。其实很多感情是不需要用浮华的吟诵来表达的,爱更需要一种寄托和镌刻,琴声姐正是把爱缝进了语句的针脚中。爱到心碎/ 爱不瞑目/依山爱山出山/偎水恋水离水/执迷不悟/痴心不改/爱在山水之间(《献给笔会的组诗》),又是一个秋天的到来/蘸着心血的秃笔/已写倦了/秋的悲喜/躲避着告别的泪眼/却期盼着相逢的文字/用心咀嚼着/这个秋天特殊的含义(《这个秋天若有所思》),人走了/心留下/心的窗口/影绰着岁月难忘的歌(《走了留下无尽的歌》)。所有这些把深情融入字里行间的明快诗句具备了很强的可读性,让人心情舒畅。
总的来说,琴声姐的创作是有比较深的思想内涵的,但这种“深”表达起来又很灵活,是一种缓慢的渗入方式,不会因为“深”而让人感觉到沉重和压抑。同时,琴声姐是站在一定高度上来审视世界的。创作时,总能找到比较好的切入点,看到很多人看不到的东西。在10篇作品中,琴声主要是以“步云山”为基本素材的。因为我也去了“步云山”,所以对素材体会也非常的深刻。也因此才看到了琴声姐敏锐的创作感觉,很多东西并不是很容易捕捉到的,可琴声姐抓住了。那脚下的缭绕/银河肆意袅袅/云是轻了重了/何处蝉鸣/惊醒了路边/满目千万蛛网(《步云山的晨雾》),琴姐便捕捉了雾中的蝉鸣和蛛网编织了一幅奇特的画面。通过细致的阅读,享爱“爱的欢歌”的同时,还真的不好枉下结论,个人感觉更喜欢《献给笔会的组诗》。
把“爱”播洒在土里,静静等待收获的季节
虽然对马老师不是很熟悉,可读起他的作品来,却如朋友一样的亲切,在那里有我一种熟悉的感觉。那是一种执守,一种等得海枯石烂也要守候希望的感觉。马老师可以说是一个很老练的诗人,写起诗来如同吃、坐、住、行一样的简单和随意,可又无法甩脱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主旨。在活动中,马老师以“步云山”为基本素材,创作了8首诗,主要特点是把全部的情感都变成了描绘和寄望山水的诗句。同琴声姐相比,情感的表达方式更含蓄一些。总有孤独的时刻/总爱心思重重/眼里分明是昨夜风景/泪光中却闪烁着/黎明前的晶莹//飘去的 不都是轻松/留下的 不都是沉重/寄一份馨香给远方/也许会染浓/这无忧无虑的天空(《步云山组诗之六——湖边望云》),像这样轻缓又能深刻表达情感的内容是很值得我们作者学习的。在阅读马老师的作品时,我还发现极为浓郁的自然气息。有山的脉络:连绵 是你用生命画出的曲线/巍峨 是你广阔胸怀的展示/遥远 是你投向未来的目光/我用敬佩的目光仰望你/读你身上绿色的文字/读你血管里清澈的流水/读你体内健壮的肌肉和无穷的力量(《步云山组诗之六——步云山杼怀》);有水的涟漪:眼底 又一池青春/斜照下波光粼粼/人来倚水而坐/你就成为图画中的人/翠柳拂面唤出思想/往事与未来/如同这湖水两岸/遥相呼应的早春(《步云山组诗之六——眼底 又一池青春》)。
马老师是一个沉默、执着而又不乏激情的人。在美丽的鲜花与丰硕的果实面前,他宁愿把“爱”播洒在土里,然后默默等待收获的季节。如同他的“爱在山水间”一样,他也希望把对诗歌的执着追求播洒在网络,静静的等待……
言浅情深,爱归心底珍藏
说心里话,读“一湄”的诗歌并不是很适应,可能“重笔”惯了便难履轻盈。一湄是很阳光的,读诗便如此感觉,即使流泪的时刻,也只有感动,而没有伤怀:这泪涌已如你的温泉/就让我默默地流/尽情地流吧/流长相伴的夜色/留下最美的相逢(《我无法告诉你,步云山》)。这不是说感情不深,只是选择的结局不同。很多人会因爱受伤,一湄则告诉我们,爱是一种幸福:篝火谢了/相思抬头/你站在别处/夜色照不见/温柔//谁打开房门/看见星子沉静地守侯/亲爱的,不要将天长地久/轻易出口//一次拥抱之后/登上离别的渡船/你默默消失在/阑珊的埠头(《再见,流岚》)
一湄选择的素材同样是“步云山”,5首诗歌并不能体现她的全部创作脉络,但仍可凭一斑可窥她“轻灵”的风格全貌。一湄是一个很受人欢迎的人,她的诗歌同样很受众多读者喜爱。从阅读中,可以看到在简单语言背后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含蓄的珍藏在了内心深处。摊满床的记忆/一份份整理/反复折叠/行囊依旧塞不下//时间底层/细密的针脚轧过相逢/就再也无法对爱情/说谎//打开木门/将忧思沁凉/流云无语/任半块月亮照澈/我眺望的方向//夜,眯缝着眼/深极了/我趟着露水/将故事抖落在山水间//此后的岁岁年年/马兰花的八月/步云山的花期……(《水云间》)
爱在海峡,情牵两岸
“天下一秋”是很陌生的名字,阅读便来得小心,想多看几篇,可惜除了以海峡为基本素材的5篇,便没有更多的参照空间。应当说最容易写的题材便是海峡两岸的篇目,可写的人多了,便不好写了,随流是不行的,可求变又很难。通过阅读,还是没能把握作者的创作脉络。也只能硬着头皮发表一下浅见:
同我一样,作者是很注重思想主旨的,目的极为明确的表达了“爱在海峡,情牵两岸”思想内涵。这种爱不是简单空洞的表述,需要用所有的表象,向每一个角落播洒。在这一点上作者处理的很出色。他可以把感情拴到白鹭身上,飞到大海的每一个角落:展翅腾空或是踏上征程 在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那些花朵总在绽放 并在海边装点一个美丽的舞台/让以此为家的白鹭 找到了可以尽情舞动的乐园/舞动之中 隔海相望的目光就挂在高大的凤凰木上//城在海中 那些白鹭就同城一起飞翔在海上/海在城中 那些白鹭就同海一起舞动在城里(《城与海的颂歌》)。他同样可以把爱寄托到三角梅的花瓣上,绽放在两岸的每一个角落:找个风轻日暖的时候 在海边向阳的地方/折一枝又一枝的三角梅 培植在家门口/与海峡对岸的亲人商定 到来年花开之时/一起在家门口看经九江水浇灌的三角梅/如何盛情怒放 在那一片七彩缤纷的色彩里/手携着手 肩并着肩留一张难得的全家福(《在屋门口种一株三角梅》)。同样的,过于注重思想,便影响了诗歌的弹性,这或许是对每一个过于注重思想性作者的启示。
眼望天下,爱在故乡
乐寂子的人虽然并不陌生,可对他的诗作却很陌生。说来应当检讨,我从没读过他的诗作。其实古体诗词也偶尔写写,虽然不如新体顺手,却也算初涉门路。乐寂子的4首古体诗词完全是以山水为基本素材的,更符合活动的主旨。更在内容上从北写到南,体现了两种不同表达风格。北方的傲然严肃与南方的温情柔美相对而出,殊为不易。石垃崖顶挺青松/同舞云霞石缝生/霜打风吹犹屹立/常青郁郁骨铮铮(《七绝二首:南大山奇景之石砬崖顶迎客松》)。飞燕矫,布谷啼/樱桃花映火,杨柳絮丝飞/青山林海涛声劲,冲水滋田流不急(《江南春三首?故乡咏春之三》)。在个人观点上,4首中更趋向于最后一首。可能是北方人的缘故,对北方更熟悉,总感觉到北方的内容中可以更出色一些。
执着的守望,直到爱绽放的前夜
我对浮尘这位来自大庆油田的诗人还是比较熟悉的。在步云山的日子里,我们之间是走得最近的人。对他性格脾气的熟悉有助于对他创作脉络的把握。这是一个执着的人,具备了《创业》工人传统的风骨,也因此,才会在以“步云山”为基本素创作材的4首诗歌,注入了很深的情感。我多想做步云山的孩子/在四季里奔跑/在风里还原种子/成长的疼痛/是玉米拔节的快乐//……//我就做步云山的孩子/听父亲山一样的训斥/看母亲灯下缝补冬天/投向泥土的眼神/被灶里火焰举的高高(《做步云山的孩子》),就是一首挚情之作。按照梅清姐的话来说是“情深意切”,按若琳的话来说是“赤子之心”,按琴声姐的话来说是“体验与生活凝聚出来的深情诗行”。我也认为这是在执着的守望之树上绽放出的情感之花。个人感觉更喜欢《步云山,八月飘香》的组诗。这组诗来得更加亲切和朴实,处处散发着自然和谐的气息。鱼/青菜/羊/ 鸡蛋//人/非野生/来做什么(《步云山,八月飘香》组诗之“野生”)?这一部分更体现了浮尘敏锐的创作灵感和独特的切入点。
根植在樱桃园的情感寄托
山子哥用3首以“步云山”为基本素材创作的小诗告诉我们,诗歌创作是一件多么轻松快乐的事。只要具备了情感体验,加上必要的文学素养和积累,就可以用零散的简单语言构建诗歌的小屋。正如他执守的樱桃园,飘荡在林间小路上的不仅有樱桃美酒的芳香,还有忘我的笑声。同样的事物和情感,山子哥用更灵活轻松的手法,展现了另一种不同的创作风格。这是真正来源于生活的创作,又是真正能供生活中每一个普通人汲取快乐的创作。传说/龙潭沟下游,/野浴/百米可见裸……/好奇/还是青春的萌动,/前往探究。//举目/哪里可有?/哈哈…/倒是鹅卵石铺满沟壑,/匍匐水里/乐如孩童。/巧/是巧/急忙扶起/欲落水的美女依妮,/好逑!/山子真是好逑。//步云山的篝火,/燃起/曾经的草原。/哼哼一曲:/草原之夜……//忽听隔壁的屋子,/一口豫语:/“睡觉吧/我的女人……”/笑得俺的/肚子痛哦(《步云山三步曲之一野浴》) 。简单朴实的语言述说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却舒发了更深刻的情感,那是一种深入并与之融合的情感。我时常想:这或许应当做为大众诗歌的发展方向,因为只有所有人看了都懂并能充分享受快乐的诗歌才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在诗歌读者日趋减少的今天,这确是一个典范。
用深沉和歌声编织爱的梦想
路人秋羽是“文化在线”网站一位成名的诗人,以我的水平做评价是很为难的。即使反复的阅读,也担心会有情感上的遗漏。路人秋羽2首诗的风格迥异,可同样的渗透融合了深深的情感。可能受到自身风格的影响,更喜欢《一头扎进故乡的泪水里》这组诗。感觉上要比另一组来得深刻,语言也显得灵活。我只是偶尔的翻阅 有幸被五指保存下来的镜头/却已不能如你想象般狂喜或者泪流满面//只记得自己是多么想/一头扎进故乡的泪水里/爱情和温度是如此适宜(组诗之《一头扎进故乡的泪水里》)。像这样蕴含着深刻思想和流畅的句子很值得我们回味和学习。当然,另外一组诗同样出色,差不多涵盖了步云山全部牵挂得住人们思想的东西,其中以《寒露》那一部分最见功底。我以前也常以朋友的网名写入诗中,甚至乐此不疲。可时间长了,未免落入文字游戏之嫌。路人秋羽这首则不同,完全是在书写思想主旨的同时,随意的点笔,这没有深厚的功力是做不到的。
月儿弯弯的2首以花为基本素材的小诗是比较有特点的,在花的背后隐藏着比较鲜明的情感特色,感觉更有歌词一样的韵味和美感。应当说这样的小诗是很容易让读者引起共鸣的。小伙子啊爱姑娘,/见了姑娘力气壮,/有情有爱有侠肠,/谁说人间不天堂。(《菊花黄》)这样通俗易懂的语言掌控,又不降低思想性,让最真实的情感如水般流露,是作者做得最出色的地方。
爱在山水,情牵诗界
个人感觉,了然子的2首诗中,还是以新体诗更显功力。特别是生命力的展示,并没有以常见的震撼为主调,以性格强调是很新颖的思考。春天的你/温柔的把冰雪融化/感动了桃李百花/……//夏天的你/勤快的把雨吹来/滋润着生命/……//秋天的你/朝三暮四/疯狂暴躁/……//冬天的你/变得严酷无情/还与寒冷为伍/……(《风流的来历》)这样以性格化的形象,赋予了风更强的生命力。
对比秀水映月和东晓的古体,两人都力图在诗中蕴藏自己的思想内涵,也都见功力。显然,在选材上,东晓更有经验,紧紧扣住了“爱在山水”的主旨,更抓住了最普遍的“步云山”这一基本素材。大家写得多了,即使没有去,也可深入众多作者的思想深处去把握“步云山”感情基调。此外,东晓在古体的格律上是很严肃的,要求也很高。在我所读过的他写的诗歌中,很难找到疏漏之处。
在这些诗歌中,一蓑烟雨和柳絮霏霏的组诗是比较见功力的类型。平时对二人读得可能多了些,二人的诗作并不是他们本身最好的。二人相对比实际上对一蓑烟雨是不公平的,毕竟我和柳絮霏霏共同经历了“步云山”的时光,读《步云山漫步》还是比较亲切一些,一如柳絮往常特色,轻灵得很。……不/当天语似雪/当微小的幸福,在平淡的叙述中长大/当诗歌的“嘴角习惯性向上扬15度”/ 当冬的歇后既显山/又露水/你再落下/无悔的棋子//……不,你呀/莫忽视窗外绿水缠绕的青山/莫忽视东山顶上孤独的月亮/莫忽视静静的云水河/似歌谣,悬壶民间/终将先于你/落下/滴滴清亮//……不,我的你呀/你岂知远方亦有雨/你又怎知“落叶满长安”的流光/早已委婉地击中尘烟/簌簌飘落(《步云山漫步》组诗之《天语似雪正欲落》)。这样的诗句读起来很让人感动,那种情感太真挚。一蓑烟雨的诗行中,绝不缺“意蕴山水,情依中华”的思想主旨。老练的诗人绝不会犯内容偏差的错误,在这方面,他一点也不比柳絮逊色。在大东海广场 我知道/别人的福 是买一个桌位/坐下 大快朵颐生猛海鲜/我的福 是选一处僻静/一个人静静地享受大海(《人在南海》组诗之《在大东海广场》),在这样的诗行里,看到的是一种满足,一种只有在祖国、在母亲怀抱内才能享受到的满足。
天马萧萧的名字经常见到,只是一直没能拜读过大作。这回一看便很吃惊,这没有经过亲身体验写出来的诗作比很多亲身体验过的作者写得还要出色,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才能凝聚出这样的诗作。其实真如天马萧萧这样,抓住一个方面去写应当是众多没有亲身体验的作者最好的选择。不如做一回石磨吧/碾过昨日的爱恨情仇/磨破今天的酸甜苦辣/然后/卸磨杀驴/缓慢躺下/细数每一片目光的惊异/聆听每一缕清风的柔情(《不如做一回石磨吧》)这样的诗句是我比较喜欢的,在压迫空间的同时,给人更广阔的思考天地。沉重,却又不缺少能够勃发的力量。
青海朝晖组诗《大美青海》的基本素材应当是他最熟悉的,诗行间显得游刃有余的轻松,那应当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编织而成的。 推开岁月的墙,藏羚羊/以精灵的姿态走来/如一缕清风穿越时空甬道/站立在可可西里厚实的土地之上/风韵透过筋骨/生命的质感召唤梦想诱惑//静谧思绪,搅动魂灵的无羁/激情在圣坛舞蹈/与生俱来的灵性写意/碾碎狭隘与庸俗的困扰/迎着大地律动/升腾起彩虹绚丽的光影(组诗《大美青海》之《藏羚羊,可可西里的精灵》)。这样的诗行是有很生命力的,也是每一个对家乡有着深深爱恋的作者才能写出来的。
“余秋白”和“驼鸟在跑”都以季节的色彩来做为“爱在山水”的思想主旨,想法是很新的。在内容上,两人还是倾注了比较深的情感,收到的效果却大相径庭。《冬青》给人更多的暇思和平静,《最后的八月》则给人更多的沉重和遗憾。总体来看,这两首诗都很具备了较高的水平,值得我们学习。其中《冬青》中“铁道上只有火车的气笛/想撕破入冬的宁静/太傻了/火车你无法唤醒/夏虫的热情/听听你的沙哑的声音/在天际间消失殆尽”一类能给人带来更多思想空间的诗句和《最后的八月》中“你走后的八月/就成了荒凉的八月,载不动的八月/我留守这最后的八月,只有空空”给人留下更多回味的诗句都很见功力和值我们借鉴。
对梅清姐很熟悉,只是我也没有想到,我们居然能够巧到选用了同一素材来完成自己的诗作,相信这也是所有人没有想到的。对比一下我们两人的诗作,自我感觉水平应当差不多,差别在于侧重点不同。梅清姐把笔端落在时间和空间上,我把笔端落在了人性的思想深处。梅清姐的时间与空间的跨度其实与我的人性的笔调没有区别,都是被这天书征服的渺小。梅清姐在《无字天书》中的阅读层面是很出色的,阅读到了历史,阅读到了世界,阅读到了精髓,也阅读到了辩证。其中最重要的是“哦/原来/这本书 本该无言(《无字天书》最后一节)” 这一处,给我们每个人答案,真正的“无字天书”在我们心里。
情至深处亦无语
因受创作瓶颈的困扰,在“爱在山水间”的活动中,我没有做大量的投入,也没有投入能表现我“重笔”风格的作品,过于沉重的格调与“爱在山水间”的主旨是有冲突的。在我的4首诗歌中,除了《无字天书》仍然从传统的人性思想入笔之外,其他的3首基本上选取激昂和愉悦的格调。
在素材的选择上,步云山的基本素材是我不能放弃的。那是太珍贵的回忆,完全可以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实现“爱”的主旨。这样便构建了《情系步云山》的基本思路,同时“步云山”之行也逐渐淡化的情况下,重拾那种难以忘怀的情感,这也就构成了“爱”的思想背景。在创作上,把自己注重韵律和节奏美感老路子重新拾了起来,只是渗入了现在比较成熟的思想因素。这样也是我力图改变路子和风格的一种尝试。在创作追求上,我一直想做到创作出能让所有读者看得懂,又都能从中找到自己世界的作品。显然这样的要求太高了,我还不具备那个能力,也只好改变自己,循序渐进了。
《哦!祖国,早安……》的基本素材是受了国庆节的影响,在那段日子里,我们这些想创作的人难免心潮起伏,热血沸腾的。那个时候我是比较躁的,工作忙就不说了,又得了急性咽炎,迟迟不能恢复,创作中也想急于改变瓶颈困扰的状况;因此写出来的作品难免有漏洞百出的现象。好在这一首没有太大漏洞,反而具备了比较强的可诵性。曾有朋友要在大型庆祝活动中朗诵这首诗,我婉拒了。因为太短小了,激昂的情感没有朗诵到位便会结束,如果做补充,又担心烦躁的心绪会影响自己的创作。不过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这首诗也算一改我的重笔格调,多少具备了些许的弹性。
《季节的畅想》这一篇可算是被逼出来的作品。那时我正担负学校“知行中国”的简报制作工作,其中一期组织者在上交的计划中,规定我需要在前面写诗歌体裁的卷首语,这样便被逼出来一篇。虽然有应景之嫌,做卷首语很勉强,可投到“爱在山水间”的活动中倒也恰当,只是这样对格调改变的尝试效果如何,到现在也没理出个头绪。
最早与梅清姐相同素材的《无字天书》便不用具体说明了。总之在这4首诗歌中,我还是注入了很深的情感因素的,正如“情至深处亦无语”,更多的情感之言便难以表述了。
总之,在这58篇作品可谓百花齐放,也让我看到了我们“这诗界”人才济济,也希望所有的作者们能在今后的创作中,展更劲之姿……